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四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自然之道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

《自然之道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3日  字体:

  

《自然之道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

〔教学目标〕

1、认识7个生字,会写14个生字,能正确认读并理解 “旅游、侦察、愚蠢、争先恐后、若无其事 、欲

出又止、鱼贯而出、愚不可及”等词语含义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,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

育。

3、理解课文中“自然之道”的含义。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,遵循自然之道。丰富见闻,能联系

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,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。

〔教学流程〕

一、     故事导入,引出“道”

师:同学们大家好,新朋友见面,按中国人的传统想送大家一份见面礼。这份见面礼是个小故事。让我

们一起来听一听。

(教师绘声绘色讲《拔苗助长》的故事。)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(是啊,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,就

没有收成啦!)

2、揭题,引“道”: 今天,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个故事相似的一篇文章——《自然之道》(板书),

相信这个故事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。齐读课题,思考提问:你对课题怎么理解?

二、初读课文,感知“道”

1、字词训练,积累运用

师: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,用手指告诉老师,你读了几遍课文。很好,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

。有信心接受检查吗?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。

出示第一组:沙滩 幼龟 嘲鸫 海鸥 棒球帽


师:看,谁会读这组词语?其他同学认真听,看仔细。抽一生读词语。

出示第二组:欲出又止 侦察 踌躇不前 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

 

出示第三组:用尖嘴啄 企图 颓丧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

出示第四组: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愚不可及 蠢事 气喘吁吁

    

    ①抽读。②同桌对读,你读一个词我读一个词,不会读的教一下,看哪一桌最认真。③齐读。

师:瞧,这些红色的字,是本课的生字,哪些地方特别容易搞错,你想提醒同学们的。

拿出纸,把你认为自己最容易写错的字写上几遍。

2、抓关键词,练说主要内容

词语读得不错,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,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(预设)

生1:课文写了我们自作聪明救了一只幼龟,却害了数十只幼龟的故事。

师:从你的回答中,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,可是故事的经过却不太清楚。

生2:课文写了我们自作聪明救了一只幼龟后,让巢穴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,它们争先恐后地鱼贯而

出,引来许多食肉鸟,最后害了数十只幼龟的故事。

师:短短的几句话,就让我们明白了整个故事发生的原因、经过、结果。你真了不起。

三、深入文本,品读“道”

(学习三至四自然段)

1、理解“蠢事”

师: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,好心办了一件蠢事。

出示(比较):我们干了一件蠢事。

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。

师: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,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“愚不可及”呢?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

一说。

读读这句话,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?(后悔与自责。)
 


品读“救龟”

师:现在我们就是那些游客,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,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?细细读课文3-4自然

段,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,细细体会。(生读书,从书中找依据)

师: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,真好!现在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?

出示: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,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:“你得想想办法啊!”向导却若无

其事地答道:“叼就叼去吧,自然之道,就是这样的。” 向导的冷淡,招来了同伴们一片“不能见死

不救”的呼喊。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,朝大海走去。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,只好颓丧

地飞走了。

若无其事:若(好象)其事(指什么事?)

学生汇报,出示画面及文字:突然,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,却欲出又止,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。

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,一只嘲鸫突然飞来,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,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。

“探”——为什么不用“伸”而用“探”?绿龟想些什么?这种想出去又不敢出去就是欲出又止、踌躇

不前。读这句话。

师:小绿龟的欲出又止,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,你看:“一只……”(生读)

“突然”——师: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“突然”这么强调,说说你的理解!(生说)是啊,出乎意料

!谁来读?始料不及啊!再来!
“啄”——他用嘴啄幼龟的头,多危险,谁来读?多狠啊!你读!
   师: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!(生读的慢,同学们,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!还会

这样慢悠悠吗?再来!(速度快点!)

师: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、揪心啊,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!师:“突然……”

师: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,我和同伴、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?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,去

找找,去划划!
   师: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?(生:很焦急)
   师: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! (生读)
   师:着急啊!谁再来! (生读)
   师:万分焦急!再来! (生读)
   师:我们焦急万分!而向导呢?(生:若无其事!)
   师: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。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?(不是)是啊!我们着急、担心,揪心,向导

却若无其事,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?(师评价:无动于衷的向导,铁石心肠的向导,无情的向导,残酷

的向导!)
   师:读到这,你对向导的话,对“自然之道“有什么理解?(生说)
   师:(不要管它,随它去吧……)“向导的冷淡,招来了同伴的一片“不能见死不救”的呼喊!同

伴们会怎样呼喊呢?(生说)
   师: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!!(生说)
师评价:苦苦的哀求;发自内心的劝告;你对他进行了指责;……
   师:我们怎么忍心看着这一幕发生!老师请全体女同学读同伴说的话,全体男同学来读向导说的话

,请一位同学来读叙述者的话。准备好了吗?(分角色读)

师: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,但在我们“不能见死不救”的呼喊声中,向导也只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

大海。理解“极不情愿”。

想象说话:

此时此刻,极不情愿的向导会想些什么呢?

此时此刻,颓丧的嘲鸫会想些什么呢?

此时此刻,被我们救出的小绿龟又会想些什么呢?

(巡视,写好的人叫他站起来)师随机评论:

1、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,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它,向导的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,我们

真是愚不可及啊!(齐读: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)

2、我们的确愚不可及,幼龟把头探出巢穴,却欲出又止,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,还看到嘲鸫啄

乌龟的头。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,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绿龟的行为呢?

3、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,还说这是自然之道,没有什么,我们还不相信,太不信

任向导了,真是愚不可及啊!

4、我们是很蠢,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,朝大海走去,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

呢?

5、向导说这番话,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,才这样的冷淡、这样若无其事的。我们

却不明白。

6、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,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,言下之意是说,这是大自然的规律,是太平洋

绿龟防护天敌、自我保护的手段。我们竟然不相信,还责怪向导,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

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。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!

四、总结,质疑

师:同学们,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,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?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

不可及了。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!


附:拔苗助长

宋国有一个农夫,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,就天天到田边去看。

可是,一天、两天、三天,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。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,自言自语地说:

“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。”

一天,他终于想出了办法,急忙奔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棵地拔,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,弄得精疲力

尽。

他回到家里,十分疲劳,气喘吁吁地说:“今天可把我累坏了,力气总算没白费,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

大截。”

他的儿子听了,急忙跑到田里一看,禾苗全都枯死了。
 


《自然之道》的教学反思2008-10-13 20:45《自然之道》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、所见、

所做、所想为线索,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。揭示了大自然万物

都有生存之道,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。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,力求主线明确,目标定位准确,按

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。

在教学过程中,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、感情朗读、对比体验等过程,理解文章内容。在课堂上,

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,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。

一、成功

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,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,走进作者的内心,与“我”同忧、同喜、同悲、同

乐。 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,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,悟中明白了,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

学也是一种手段,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。 同时,我抓住学生喜欢展示、乐于表演的特点,把语言文

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,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,如情入境的感悟。这样,走进学生

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,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。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

脑海中跳跃时,学生对词语的意思,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。

二、遗憾
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。课堂,是教师精

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主动进取、全面发展的平台。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,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

充分,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,那么,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。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

首要缺失。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,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(主要是脑动)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

。是什么原因呢?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,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。
    二板书与教学脱节。总是讲过之后,才想起要板书,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,这也暴露了自己在这一

方面的不足。可能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懒散惯了,以至连板书也跟不上了。另外,板书的字迹潦草,也暴

露了自己书写粉笔字这一基本功的功底,真有点丢丑的感觉,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。
        今作如此反思,意在矫正自我,改进教学,使教学日臻完善。     
 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sinianji_489_21162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